他曾说:求是基金会的出发点不是把我们家族或企业的名字宣扬出去,而是要继承我父亲的遗愿,真正为国家科技发展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份力量。
抗击疫情,这些数据是人类共同的资源。张泽民说,根本没有人把小我的事情考虑进来。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晓群说,而当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家想的是赶快把数据共享出来,分析到底是怎么回事,加快临床上对新冠病人的救治。每个人的数据规范格式都不一样的,整合在一起也是很挠头的事情。共享是目标 科学探索推进人类共同认知 在联盟中贡献数据,不会限制团队各自研究成果的发表,这个模式得到了联盟成员的点赞。无端地揣度,科学家们可以为某个项目的首席暗地较劲。张泽民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院长金荣华的直言爽语仍记忆犹新,他对我说,你们分析还缺哪方面数据,缺什么告诉我们就重新安排实验并进行分析补充,后续就应要求发来了大量补充数据。
第三条,团队不以各自的单位申请任何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属于公有。曾经人们一度片面地认为,样本、数据会被视为研究团队的私有财产,不敢或者不愿共享。据学校介绍,南开大学将持续探索以公能和创新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伯苓学院为实施拔尖计划2.0的平台,创新育人模式、厚植育才土壤,深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三制改革,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
拔尖人才2.0计划,蓄势待发。学分制重在制度设计,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支持拔尖学生自主构建培养方案,实施弹性学制允许提前毕业、探索荣誉学位增强挑战性和荣誉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制度安排。既包括了综合性院校、理工见长院校,也包括了师范、财经、医药、农林等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部属院校和地方院校、中东西部院校也都有覆盖,部分高校首次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另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核心师资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上来,实现有效的科教融合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旅行仍存在较大风险。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1/2/5 15:39:1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育部发布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 近期,澳大利亚多地连续发生我留学人员遭遇袭击的恶性事件,对我在澳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做好安全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际旅行仍存在较大风险。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1/2/5 15:39:13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育部发布2021年第1号留学预警 近期,澳大利亚多地连续发生我留学人员遭遇袭击的恶性事件,对我在澳留学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教育部提醒广大留学人员,充分做好安全风险评估,谨慎选择赴澳或返澳学习。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1/2/5 11:15:28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21号)等文件要求,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基础上,教育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 序号 类别 所属学校 基地名称 1 数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 数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 数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 数学 同济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 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 数学 南京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 数学 厦门大学 景润拔尖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 数学 武汉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 数学 中山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0 物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1 物理学 山西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 物理学 同济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3 物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4 物理学 厦门大学 萨本栋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5 物理学 山东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6 物理学 兰州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7 物理学 国防科技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8 力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9 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天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 力学 天津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1 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2 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3 力学 浙江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4 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钱学森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5 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6 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7 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张大煜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8 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9 化学 福州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0 化学 山东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1 化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2 化学 湖南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3 化学 中山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4 生物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5 生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贝时璋英才班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6 生物科学 吉林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7 生物科学 同济大学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8 生物科学 南京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9 生物科学 山东大学 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0 生物科学 云南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1 生物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2 计算机科学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3 计算机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4 计算机科学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5 计算机科学 同济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6 计算机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夏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7 计算机科学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8 计算机科学 中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9 计算机科学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0 计算机科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1 天文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绶绾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2 地理科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3 地理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4 地理科学 南京大学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5 大气科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6 大气科学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7 海洋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8 地球物理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9 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燕山书院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0 地质学 西北大学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1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2 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3 哲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4 哲学 清华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5 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6 哲学 南开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7 哲学 吉林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求真书院) 68 经济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9 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0 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1 经济学 复旦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2 经济学 南京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3 经济学 浙江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4 经济学 山东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5 经济学 武汉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6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7 中国语言文学 南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8 中国语言文学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9 中国语言文学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0 中国语言文学 武汉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1 中国语言文学 中山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2 历史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3 历史学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4 历史学 吉林大学 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5 历史学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6 历史学 复旦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7 历史学 华中师范大学 开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8 基础医学 浙江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9 基础医学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0 基础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1 基础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 侯宗濂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2 药学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3 药学 复旦大学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4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基础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5 中药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在首批(2019年度)遴选建设104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教育部关于20192021年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9〕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20年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21号)等文件要求,在各地各高校申报、专家审议基础上,教育部按相关工作程序确定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来源: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1/2/5 11:15:28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在数理化生等学科建设一批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部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名单 序号 类别 所属学校 基地名称 1 数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 数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罗庚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 数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 数学 同济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 数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 数学 南京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 数学 厦门大学 景润拔尖班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 数学 武汉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 数学 中山大学 数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0 物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1 物理学 山西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2 物理学 同济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3 物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4 物理学 厦门大学 萨本栋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5 物理学 山东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6 物理学 兰州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7 物理学 国防科技大学 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8 力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19 力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天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0 力学 天津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1 力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2 力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3 力学 浙江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4 力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钱学森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5 力学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6 化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7 化学 大连理工大学 张大煜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8 化学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29 化学 福州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0 化学 山东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1 化学 华中科技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2 化学 湖南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3 化学 中山大学 化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4 生物科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5 生物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贝时璋英才班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6 生物科学 吉林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7 生物科学 同济大学 生命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8 生物科学 南京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39 生物科学 山东大学 生物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0 生物科学 云南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1 生物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2 计算机科学 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3 计算机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4 计算机科学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5 计算机科学 同济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6 计算机科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华夏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7 计算机科学 武汉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8 计算机科学 中南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49 计算机科学 西北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0 计算机科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1 天文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王绶绾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2 地理科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3 地理科学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4 地理科学 南京大学 地理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5 大气科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6 大气科学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7 海洋科学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8 地球物理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地球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59 地质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燕山书院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0 地质学 西北大学 地质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1 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 耀翔班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2 心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 心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3 哲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4 哲学 清华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5 哲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6 哲学 南开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7 哲学 吉林大学 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求真书院) 68 经济学 北京师范大学 励耘计划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69 经济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0 经济学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1 经济学 复旦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2 经济学 南京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3 经济学 浙江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4 经济学 山东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5 经济学 武汉大学 经济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6 中国语言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7 中国语言文学 南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8 中国语言文学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79 中国语言文学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0 中国语言文学 武汉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1 中国语言文学 中山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2 历史学 北京大学 未名学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3 历史学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4 历史学 吉林大学 考古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5 历史学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6 历史学 复旦大学 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7 历史学 华中师范大学 开沅历史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8 基础医学 浙江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9 基础医学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0 基础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1 基础医学 西安交通大学 侯宗濂基础医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2 药学 沈阳药科大学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3 药学 复旦大学 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4 药学 中国药科大学 基础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95 中药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我们的文章应该带给读者更多有用的信息,对更多的人有价值、有帮助。这个发现可以说突破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传统认知,所以最开始,大家对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信将疑。
我们的远期榜样期刊是Nature Catalysis,希望通过报道原创性和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引领催化科学进步,更好地服务于催化学科的发展和国家科技进步。《催化学报》在奔向世界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文化自信:英文刊名仍为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保留了Chinese。
2019年,这篇论文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但李灿一直向编辑部同仁强调:我们无须在乎影响因子的高低,而要关心影响因子是否健康。目前,一个年产6000吨的生产线已经投产,国内多家氯碱企业已经开始使用他们的产品。对当时的中国师生来说,这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
李灿对这项工作很感兴趣,再三强调这种富有原创性的工作,一定要保证时效性,一定要发在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期刊上。期刊的logo设计也采用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红色印章元素。
为了全世界,才能走向全世界 催化是中国的优势学科,部分研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李灿相信,催化事业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事业,催化期刊也理应为全世界作出贡献。
她先请《催化学报》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读了初稿。论文投到《催化学报》后,经由期刊特色的快速处理通道,不到一周时间就被接收、不到一个月就正式刊发了。
科研人员选择期刊投稿,就像高考填志愿一样,既珍重又谨慎。研究型论文则要关注催化反应内在机制和关键问题的解析,要聚焦新材料、新机理及新应用,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指导和助力 在用这些思想指导自己的科研实践时,他越来越认识到,作者与期刊的这种友谊,可以让双方都变得更好。很快,李瑛就收到了数十家企业的反馈。和作者成为真正的朋友 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李鑫的一项基础研究工作发表在《催化学报》上,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这样既能体现我们自己的科研水准,也能帮助期刊提升影响力。如果把这个巨大的产业看作一只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催化剂。
如果语言不够地道,编辑会提供免费的英文润色。重要领域的重要期刊,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总是发挥着重要作用。
尹红梅说,当前我们以国际老牌催化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为榜样,强调发表工作的深度和系统性,不盲目追求热点方向,在跟踪报道前沿成果的同时,也兼顾传统催化及应用基础催化研究成果。如果稿件符合要求,很快就会被接收,反之也能及时得到反馈,不影响转投其他杂志。